新闻动态|News Event

        本次会议邀请北京医院胡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金主任担任主持人。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湖南湘雅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娄底中心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的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大会主席胡主任致辞说,呼吸系统的疾病,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疾病,从新药的研发,国家医保等各种目录的准入都是高度关注的。氨茶碱是作为传统的药物,虽然参比制剂国家已经公布,但是到目前没有一家做氨茶碱注射剂的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从药学的角度说明其技术的难度,或者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从临床的角度这类的药如何选择?因为多索茶碱国家已经集采,多家通过了一致性评价,这又面临着与基本药物相矛盾的问题,氨茶碱和多索茶碱哪个药更适合于临床,多索茶碱能不能完全替代氨茶碱,是需要我们从临床角度或药学的角度关注的。多索茶碱集采后在医疗机构应用时,如何关注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需要我们医药同道共同关注。
中日友好医院农教授介绍了“优化哮喘治疗路径,降低急性发作风险——2021更新解读”,GINA从2002年开始每年进行更新,今年的4月份更新之后,主要变化是强调我们要优化哮喘治疗的路径,目的是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这是更新的重点。
GINA2021年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于轻度和重度哮喘患者的定义描述更新,最重要是治疗阶梯在2021版的GINA中,对成人和青少年的阶梯治疗路径进行了更新,基于症状的判断提出了治疗级别的更新,低、中、高ICS剂量表的更新,新增建议将血的嗜酸粒细胞技术作为生物疗法评价的标准。首先对于哮喘定义和轻度、重度哮喘定义的描述,总体哮喘定义没有太多的变化,还是强调它特征性的症状加可变的气流受限的证据。以前把慢性持续性的哮喘患者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从2021开始不再区分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把他们笼统的就归在轻度哮喘中,以前认为轻度哮喘可能无法从ICS获益,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即便是轻度哮喘,仍然存有重度急性发作的风险,所以包含有ICS的治疗方案是可以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这是对轻度哮喘的定义和治疗的推荐的变化。在2021GINA重症哮喘治疗不再与阶梯治疗相关联,重症哮喘是指使用高剂量的ICS联合LABA仍没有得到控制,或者需要高剂量的ICS联合LABA进行持续治疗。
农教授介绍了四大研究,奠定了ICS/福莫特罗作为维持和缓解治疗药物的首选地位,包括SYGMA研究,包括SYGMA1事后分析,包括NOVEL START研究,包括PRACTICAL独立研究等等。GINA2021治疗方案级别选择应基于患者症状,总体我们推荐选择路径一,使用ICS加福莫特罗作为维持和缓解治疗药物的治疗方案的选择。GINA2021中也对低中高ICS剂量推荐进行了更新,加入了不同剂型的ICS低中高剂量的范围,但是我们要强调这些药物之间并不是等效的剂量,而是代表了在不同药物不同剂型的,ICS低中高剂量的推荐的治疗剂量。生物疗法,我们推荐血的嗜酸粒细胞技术作为生物疗法的评价标准,研究发现使用中高剂量的LABA患者的血的嗜酸粒细胞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12个月内有很大程度的变化,如果对重度哮喘患者进行首次血的常规检测,发现患者血的嗜酸水平不高的时,不能盲目的马上断定此患者没有机会去接受生物疗法治疗,我们仍然需要进行复检和多次的检测,评判患者到底是不是血的嗜酸水平比较偏低,如果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是增高的可以考虑去接受抗嗜酸粒细胞的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调节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和ICS相比,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不如ICS。FDA曾经对孟鲁司特做出了关于严重精神事件发生风险的黑框警告,在我们门诊使用时,也是发现有部分患者存在使用孟鲁司特之后出现了精神方面和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从有效性和安全性考虑,ICS更安全,所以如果要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我们更推荐患者使用含有ICS控制或者缓解治疗。
农教授总结说,首先我们可以看到GINA对于哮喘的管理概念已经从当初的仅仅关注症状控制,逐渐演变到了重视降低患者未来的急性发作的风险。从2019年GINA的更新之后,我们发现缓解的治疗药物首选还是推荐福莫特罗,同时所有治疗级别患者都应该加入ICS治疗,所以在今年的2021年的指南中又持续推荐把ICS福莫特罗作为我们首选的控制和缓解的药物。那么对于GINA的更新,基于不同的环节药物把阶梯治疗方案更新为两条路径,路径一是首选ICS福莫特罗作为缓解药物,在这个路径中控制药物,同样可以选择ICS福莫特罗,一种药物既作为缓解药物,又可以作控制药物治疗。路径二是备选的路径,我们可以选择SABA作为控制环节药物,但是选择路径二的时候一定要评估患者对于控制药物的治疗依从性,如果患者依从性差路径二会极大程度增加患者未来急性发作的风险。把嗜酸性粒细胞作为生物疗法治疗评价的标准。从GINA2021年的更新中,我们越来越关注到哮喘管理的重点应该由最开始的症状控制,演变到要重视预防哮喘的急性发作,给予ICS的早期干预,可有效的缓解哮喘的急性发作,而ICS加福莫特罗的维持和缓解治疗,有助于预防疾病的的发展,降低急性发作风险要优于固定剂量的ICS加LABA加按需使用的SABA的治疗。
江苏省中医院周主任作了“新冠肺炎疫情时代慢阻肺的管理”报告,周主任首先介绍了新冠病毒感染与慢阻肺的关系、新冠病毒流行趋势和新冠病毒的特点,同时介绍了慢阻肺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特点,单纯的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或慢阻肺合并新冠肺炎的区别。
周主任接着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时代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管理。主要有常用三类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关于支气管扩张剂,在加重的时首选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比如推荐使用吸入性SABA或者SAMA雾化吸入,如果患者有能力可以吸入长效的支气管舒张剂,LABA或LAMA是否联合ICS,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关于糖皮质激素,住院患者可以使用口服的全身糖皮质激素,比如强的松40mg, 5~7天,可以用雾化吸入的替代。抗菌药物在慢阻肺急性加重应用是有争议的,如果慢阻肺的患者急性加重是因为非感染因素引起或者是病毒引起,不要使用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合并肺炎,COPD患者急性加重伴呼吸困难、痰量增多,这三者有两个症状或者患者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时,是可以使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的疗程5~7天。慢阻肺急性加重还有其他治疗,患者有低氧血症,可以持续定量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达到88~92%,如果患者有呼吸衰竭,我们要使用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还是有创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如果患者痰液粘稠,痰量增加,可以用化痰祛痰的药物,也可以辨证论治使用中药,也可以使用茶碱。茶碱这类黄嘌呤类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特别是氨茶碱,它的有效浓度和中毒浓度非常接近,所以在临床上没有做血药浓度的监测,控制剂量比较困难。在中国的指南推荐多索茶碱,多索茶碱和氨茶碱在结构上发生了改变,所以多索茶碱在临床上使用时,既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同时有抗炎的作用,所以多索茶碱可以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提升呼吸道管理,由于多索茶碱和氨茶碱的结构同,作用机制不同,多索茶碱在心血管、胃肠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副作用是明显降低的,相对是比较安全的。
周主任最后谈到新冠肺炎疫情时代慢阻肺稳定期的管理,关键是有没有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是慢阻肺稳定期的管理。在新冠疫情发生时,患者不能到医院,我们开展线上的网络医院,云门诊等等来替代到医院的现场,指导患者的治疗,我们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肺功能的评级,按照GOLD四级,再根据患者既往一年急性加重的频率或者是根据患者中重度加重的住院的次数和症状来分为ABCD组,还要考虑其他有没有遗传因素,有没有抽烟等等,那评估以后我们给患者制定初始的治疗方案,有药物的和非药物的治疗方案,制定了治疗方案以后我们要进行随访,看患者接受了我们的治疗方案后,临床的症状或是急性加重的频率有没有得到改善,根据随访结果再来调整我们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这就是闭环的管理。
周主任总结说在新冠肺炎疫情时代,我们要关注慢阻肺患者的全程管理,包括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管理。我们要及早地把慢阻肺急性加重识别出,给予相应的治疗或者管理。慢阻肺稳定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的管理尤为重要。
北京医院主管药师郭博士汇报了“多索茶碱注射液药学综合评价”,郭博士主要从药学评价的角度对治疗药物多数茶碱注射液进行了介绍,药学评价是药品的综合评价的重要的组成内容,对药品的药学特性的研究可以促进临床的安全合理用药,从药品的药学特性,质量等多个维度对多索茶碱进行药学部分的综合评价。多索茶碱是甲基黄嘌呤类的衍生物,以多索茶碱注射液为例,主要是从药理作用机制、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尝试探索在药学特性方面的综合评估方法,为今后的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依据。
 郭博士从药理作用机制、药动学的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质量的评价四部分进行了评价。总结说综合上述,整个研究表明,多索茶碱注射液在作用机制、药理效应,药动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质量标准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文献都较为丰富,在作用机制和药理效应方面多索茶碱的研究也非常广泛,均有相应的药理学研究作为基础,也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作为上市药物的质量再评价,还需要进行多批次长时间的药品监测,并最好能够提供抽检的结果来保证药品的安全使用。
北京医院李博士汇报的题目是“多索茶碱注射液临床综合评价”,李博士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多索茶碱注射液临床综合评价,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的结论以及讨论。今年的1月28日,药政司是正式发布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管理指南。在这个指南中给出了完整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六个维度,这六个评价维度就包括了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经济性评价、创新性评价,适宜性评价和可及性评价。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药品的实际情况的差异,我们往往会适当的选择一些合适的维度去评价,安全、有效和经济永远是我们评价的基础,此次对于多索茶碱的临床综合评价,主要是就是针对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展开。茶碱在我国批准的适应症是用于缓解或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索茶碱主要是批准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的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两者的适应症相差不大。本次研究中我们在文献的查阅过程中发现茶碱类药物主要的应用的两大类疾患者群,COPD和支气管哮喘,有研究显示茶碱类药物除了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还具有抗气道炎症、免疫调节等作用,所有作用促进了这类药物作为预防性抗哮喘药物的疗效以及对于COPD的效果。多索茶碱与茶碱或者氨茶碱相比,在治疗COPD和支气管哮喘方面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到底如何?从当前COPD和支气管哮喘各大相关指南的推荐情况,茶碱类药物大多数是作为二线用药被推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茶碱类的不良反应比较多,在推荐中也是常常需要与其他药物联用。我国的2020版的国家医保目录中,茶碱和氨茶碱都是医保甲类药品,多索茶碱是医保乙类的药品,并且其注射剂型无法口服、给氨茶碱不能耐受的患者使用。为了进一步明确多索茶碱对比茶碱、氨茶碱治疗COPD和哮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我们开展了综合评价,为临床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李博士说我们此次研究主要是采用了快速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对多索茶碱进行临床评价。通过系统的检索我们共获得了388篇的文献,经过去重和初筛复筛,最终纳入的文献有八篇,然后全部都是系统评价或者是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支气管哮喘和COPD的有效性方面,多索茶碱是显著优于茶碱或氨茶碱。在安全性方面,使用多索茶碱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茶碱或者氨茶碱,这可能与多索茶碱腺苷受体亲和力相对较低有关。茶碱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其有效治疗窗比较窄,临床使用时需要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而多索茶碱独特的心血管耐受性特征以及高度稳定的血浆浓度表明,多索茶碱不需要强制性监测血药浓度,严重的肝脏清除障碍联合使用喹诺酮和黄呤不耐受的患者,需要监测血药浓度,多索茶碱在增大使用剂量的时,说明书中仍然建议要注意血药浓度监测。多索茶碱在过量使用的时会出现严重的心律不齐、阵发性痉挛等等是初期中毒的症状,这时应该暂停用药监测血药浓度,上述中毒迹象和症状完全消失之后仍然可以继续用药。多索茶碱的经济性方面,目前的研究还不足,在未来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后续的研究,明确多索茶碱的经济性。
四位讲者演讲结束后,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