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News Event
本次会议为线上会议。会议由《指南》项目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刘教授担任主持人。大会还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梅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张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沈教授、北京医院金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艾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林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张教授、天津市儿童医院孙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肇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王主任等参会。
刘教授开场道:各位授课专家、研讨嘉宾,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参加全面验证和推进我国药品综合评价——靶向药物综合评价研讨会。本次会议主要针对乌帕替尼缓释片药品的临床价值和药学价值向各位参会专家汇报,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大会主席李教授致辞说:各位参会专家晚上好!靶向药物的进展非常快,过去着重于肿瘤和风湿免疫科,延伸到眼科、皮科和罕见病药等。靶向药物的靶点有很多类型,而且在同一类型的靶点中,有很多细分的亚型靶点,比如JAK1抑制剂,有很多种类型的靶点。靶点有共性也有不同,适应症不完全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侧重于同一个靶点系列、不同的靶点之间的作用差异。这些靶点有多个适应症,在适应症方面有什么差异,哪些药擅长于哪个病,哪个证据更好,哪些药有更多的优点?我们要在不同适应症的选择中有认识。我们如何比较与其他类型的、不同机制的、不同环节的、不同靶点的药物之间的关系需要考虑。要在不同的场景下,用药品综合评价的工具对不同的案例做出分析和判断,从中不断提高我们综合评价的水平,谢谢大家!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王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创新靶向药物治疗特异性皮炎临床价值探讨》。王教授介绍了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诊疗现状、靶向治疗口服创新药乌帕替尼的临床疗效以及与临床金标准度普利尤单抗“头对头”试验情况。王教授指出,特应性皮炎是疾病负担排名第一的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中重度患者居高;传统系统的治疗药物治疗重度特应性湿疹缓解率低,复发率高,患者依从性低,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存在较大的未满足的需求。乌帕替尼是我国目前首个,也是唯一一次性获批可用于青少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口服靶向JAK抑制剂;特应性皮炎是乌帕替尼的主适应症,且与度普利尤单抗“头对头”试验显示,乌帕替尼治疗16周主要终点和重要次要终点均优于度普利尤单抗。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王主任演讲的题目是《风湿免疫疾病靶向药物临床研究》。王主任与大家分享了乌帕替尼在银屑病关节炎(PsA)和类风湿关节炎(RA)两类疾病的在临床上的应用、作用机理、以及与国际治疗金标准修美乐开展的“头对头”试验情况。
王主任介绍说:乌帕替尼在国内获得的风湿科的适应证有两个:一个是银屑病关节炎,另一个是类风湿关节炎。一、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异质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在我国相对少见,但致残率很高,发病高峰年龄是30至50岁;乌帕替尼缓释片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PsA适应症的靶向药物,突破数年来临床治疗空白;它在多个终点应答数值优于修美乐;二、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患者负担沉重;根据中国说明书,乌帕替尼适用于“对一种或多种TNF抑制剂应答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人患者”的升级后线治疗;与修美乐相比,乌帕替尼在疾病进展的任何阶段、在任何疗效指标上均优于修美乐,在临床上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北京协和医院梅教授演讲的题目是《JAK抑制剂靶向药物药学价值研究》。梅教授介绍说主流的靶向药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大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如PD-1,多数需要注射,只能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外靶点,单一靶点。另一类是小分子的靶向药,一般口服能作用于细胞内靶点,多靶点。梅教授分别从乌帕替尼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征、安全性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梅教授指出,我们国家药监局乌帕替尼批准是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要注意。因为可以用于12岁以上的儿童,所以要求再注册时,一定要补交在中国人群中12岁以上的儿童长期的安全性的观察结果,纳入足够的样本量,进行长期给药的考察;设定相应安全性观察指标和评估时间点,对严重感染、肿瘤、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等不良反应,进行重点考察;对青少年患者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评估;完善说明书,完成136周研究后,提交完整的临床安全有效性数据;上市后严格执行风险控制计划。作为药师我们要不断的了解和学习新药,了解它们的作用机理和安全的风险点,这样有助于这些药物更好、更安全的应用于临床。
听完了两位临床、一位药学专家的精彩报告,与会专家们分别从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等方面展开了激烈讨论。
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