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News Event
本次会议为线上视频会议。北京协和医院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大会邀请北京协和医院梅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人。参加会议的还有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司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郑教授、果教授;北京医院胡教授、金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林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姜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吕教授、北京医药卫生经济研究会范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济学院于教授、黑龙江省社会医疗保险局李教授、吉林省社会医疗保险局黄教授、哈尔滨市医疗保障局曹教授以及黑龙江省社会医疗保险局招采服务中心吕教授,同时还邀请部分医疗保障部门相关专家参与。
北京协和医院梅教授开场道:当年李教授带领大家一起在做中国药品综合评价的指南,之后也做了指南2.0版的更新;随后药政司出台了官方版的药品综合评价指南,并且近期在肿瘤、儿童、心血管方面又做了具体的指南的更新。大家在综合评价过程中肯定也会用到相应的指南。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参加由《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项目组主办的精神卫生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研讨会,研究如何去做好药品综合评价、如何把我们的处方集、把管理做的更清晰、更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讨论。
北京协和医院李教授致辞:精神卫生类药物的评价、使用和管理是非常特殊的领域,我们国家对这方面很重视,我国还颁布了精神卫生法,所以对精神类疾病的关注越来越多,讨论这个药对落实政策非常重要。对于抗精神病类的药物(包括多动症药物)的特殊性,作为综合性医院的药剂师,可能不完全了解。这类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对药物治疗的要求、医生对药物的选择有很多需要关注的地方。比如对于有效性的关注、对于个体差异、对药效学和安全性方面的个体差异;还有长疗程、经常的换药、不良反应的问题、疗效的问题等等,医生经常要持续不断的改进治疗方案。今天参会的专家,有来自精神卫生专业的、综合性医院或其他医院的药师和医院医保的管理者等,对于非精神科医院的医生、专家和管理者来讲,我们应该充分理解精神科病人临床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今天我们请到北大六院的司副院长、安定医院的郑教授给我们介绍情况,参与我们的学习和讨论,是非常好的分享机会。也希望这次会议能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精神科用药的特点,对病人的需求、临床的需求,我们药学方面应该做哪些跟进。希望今天的会大家能够有所提高,对这个问题能够有客观、科学的理解。
北大六院司副院长报告的题目是“精神分裂症基本概述及长效针剂的临床价值”。
司副院长介绍说,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不清楚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感受、情感、思维、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后,反复复发导致病情恶化、脑组织缺损以及治疗抵抗。疾病负担重,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病人因病致贫,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贫困者占55.26%,死亡年龄较一般人群早15~20年。根据新版指南治疗的目标:促进及维持康复、最大化生活质量及适应性功能、减少或消除症状。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管理: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精神病发作后的及时干预,长期阶段预防复发对于有效管理精神分裂症至关重要;长期持续的治疗,尽可能减少复发;让患者尽可能的回归到社会,有正常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司副院长提到, 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长效针剂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与口服药相比,其复发风险相对降低,显著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与口服药或其他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相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更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同时,有关部门对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口服抗精神病药物的安全性也做过评估。现在国际上把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首选。国内也上市了棕榈帕利哌酮酯注射液(3M),同样的适合于精神分裂症的全程,用法是在一个月针剂使用四个月后,可以换到三个月针剂。在临床研究中没有看到三个月针剂具有更高的不良反应;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低,血药浓度稳定,一月针剂和三月针剂的不良反应总体上相当。三个月针剂已纳入医保,对抗精神病药的序贯治疗非常有优势。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PP1M)的序贯治疗,不能从其他产品直接转换,转换后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复发和住院时间,提高病床周转率;序贯治疗后耐受性良好,血药浓度水平稳定;一年仅需4次给药,增加患者回归社会机会,使患者家属重返工作岗位。
北京安定医院郑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疾病概述及临床用药选择”。郑教授介绍说,大家认为多动症是孩子的事,现在我们新的诊断分类标准已经取消了儿童的概念,在指南中也取消了儿童这两个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又常被称作“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全球常用的疾病诊断标准DSM-5*以及ICD-11*均将ADHD归类于神经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全生命周期的,是可以终身影响的慢性的精神障碍,主要与神经发育有关,但是它并不是在儿童期就终止了。成人中的患病率4%左右,成年多动症会影响生活各个方面,而且成年多动症隐蔽性更强。成人只要有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在诊断标准中就已经达到了多动的标准。它变化了表现形式,但是它的冲动性、不稳定性可能带来生活的风险,包括外伤和车祸。多动症的危害不低于精神分裂症。因为他更隐蔽、更像正常人,犯罪率更高。
郑教授还介绍说,像人格障碍这类疾病,比如边缘人格、反社会人格,屡教不改的看似像多动,但是它是没有办法治疗的。但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诊断结局完全不同,治和不治的结局也是不一样的。这个病目前治疗率是非常低的,国外的报道大概有30%治疗,我们的治疗率不到30%。很多人不治,而且治疗过程中,现在都用的是中药和一些保健品。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专注达 )于2021年4月新增获批治疗青少年和成人ADHD,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它是中国指南、2019年的欧洲的共识、2018 NICE推荐的用于治疗成人ADHD的一线药物,是中国首个且唯一有成人ADHD适应症的治疗药物,具有OROS渗透泵控释技术,减少给药次数,提升依从性,保证持续12小时平稳释放,避免成瘾及滥用。哌甲酯用于成人ADHD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耐受性良好。成人ADHD呈就诊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状态,进入医保目录对基金预算影响极其有限,并可节省疾病引起的多项社会成本、医疗成本,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听完了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与会专家们分别从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天坛医院赵主任总结说:感谢各位参会专家的精彩发言。今天两位讲者分别就两个疾病治疗和药物的选择做了非常精彩的报告,使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信息,也颠覆了一些观念。比如传统的药物治疗应该是能口服不注射,对于精神病人强效的针剂可能比口服更好,因为精神病相关的病人依从性本身非常差,所以能够有强效的制剂,比如1月制剂、3月制剂能够提高依从性,能更好的控制疾病,减少对社会伤害,减轻对家庭的负担,希望未来做一些研究,把药物经济学数据呈现出来,给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依据。第二个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病,过去大家都认为孤独症都是儿童病,实际上在成人中也是存在的,而且就诊率、治疗率是非常低,在中国目前ADHD人群未来预计还不大,所以这个药品增加成人适应症以后,对这类人群带来了更多的帮助。特别是治疗以后,带来的伤害会大大减少,产生的社会效益,对患者本人劳动力、生产力保持也会带来很多的帮助。对于医保,因为它的价格是国家统一定价,人群增加的不多,预算也不多。经国内外指南推荐,是满足人民健康需求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药物。
今天通过讨论,我们看到很多专家对精神疾病了解的不够,我们的学术交流不能只局限于本专业、本专科,未来还要在不同交叉的学科、交叉专业进行交流学习和讨论,更好的实现我们认识的趋同,分享好的治疗方法、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