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2018年全国年会
“求新思变,蓄势待发”《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2018年全国年会之“眼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慢性肾脏贫血研究新进展”的研讨会15日下午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医院处方析合作项目》组组长李大魁教授、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何平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钟明康教授、中山大学眼科中心袁进教授、上海长征医院郁胜强教授等药学和临床专家共30余人。大会还特别邀请到了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两位领导到会指导与交流。
会议由北京医院胡欣主任和孙春华教授担任本会场的大会主席。
“眼用抗生素合理应用”专题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何平研究员在致辞中说:与在座专家相比,本人算是跨界,但是从事医保研究,必须要对用药有所了解。听了上午几位专家的发言感觉很有收获。医保有个原则就是合理用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既不能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性方法,也不能放任自流。在上午王强老师的报告中,我们通过处方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使用量大的药里面有些是不适当的,如何适度用药,目前就缺少像我们这样专业性的研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调整和适度控制的方向,从各个层面来发展这样学术上的研究。通过广泛宣传和培训,使大家到得一些共识。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我们扎扎实实的工作来完成。
何研究员还说,希望通过这种跨界的沟通,使大家协同起来,有效的把各种力量整合到一起才能最好的发挥作用。感谢参会专家,希望研讨会中的核心专家能够为项目的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jpg)
中日友好医院教授张相林作了“中国眼用抗生素规范管理”的报告,张教授从抗感染药物的分类和发展开始,重点谈了喹诺酮类抗生素,尤其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20 余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化学合成抗菌药,其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均不同于其他抗生素或抗菌药,具有明确的构效关系。第四代氟喹诺酮优化分子结构带来的药理学特性和优势包括广谱覆盖,强效杀菌。代表药物莫西沙星滴眼液广谱覆盖眼部常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莫西沙星增加了药物的亲脂性,有助改善组织通透性、快速起效。莫西沙星具有双作用靶点,降低耐药,对单一作用靶点的传统氟喹诺酮类耐药的G+菌仍保持敏感。
张教授阐述了眼用抗生素指南及喹诺酮全身用药安全问题,药品说明书更新黑框警告信息和药物使用限制声明。强调局部使用莫西沙星滴眼液患者体内无蓄积,FDA警告不适用于外用氟喹诺酮类制剂,滴眼液与神经病变无关,不会对关节有不良的影响。权威指南推荐喹诺酮类药物用于治疗眼部感染,FDA批准0.5%莫西沙星滴眼液用于治疗所有年龄患者的细菌性结膜炎。

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眼用抗生素临床应用”。袁教授从眼表的感染——细菌性结膜炎和细菌性角膜炎,谈到眼科常见的致病菌及眼科应用抗生素的独特性,目前常用的眼用抗生素有氨基糖苷类、肽类和氟喹诺酮类。我国目前是应用三代氟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四代氟喹诺酮类的莫西沙星滴眼液即将进入我国。美国和欧洲都将眼部感染使用莫西沙星写入治疗指南,作为一线药物使用,我们希望修订我国的专家共识。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组织的穿透性好,达峰时间快,15分钟达到峰浓度,维持时间3小时。期待四代氟喹诺酮来到我们的临床工作中,为我们提供更好的临床治疗武器,成为一线治疗药物的首选,减少角膜移植手术,造福患者。
《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组长李大魁教授主持会议讨论阶段,北京友谊医院史丽敏主任、北京宣武医院王育琴主任、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胡皓老师、北京医院孙春华等主任等专家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慢性肾脏贫血研究新进展专题

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郁胜强主任报告的题目是“开启肾性贫血治疗的新时代”,郁主任介绍了CKD患者贫血现状,透析前CKD患者的贫血总体患病率>50%,且随CKD分期而升高,透析CKD患者的贫血患病率98.2%。中国HD-CKD患者的Hb达标率低于其他国家,CKD贫血治疗仍面临挑战。回顾了慢性肾病(CKD)贫血治疗的演变,从输血治疗、EPO联合铁剂治疗到HIF-PHI(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时代。
郁主任介绍说低氧诱导因子(HIF)是一种由低氧诱导产生的细胞转录因子,氧分压正常时,HIF脯氨酰羟化酶(HIF-PHD)参与调控;HIF能激活很多低氧反应性基因的表达,在缺氧时,细胞核中HIF与靶基因结合,促进基因转录,引起一系列细胞对缺氧的反应,包括促红细胞生成、能量代谢,葡萄糖利用,糖酵解、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可综合调控促红细胞生成、促进生理范围内EPO产生、下调铁调素水平和促进铁的吸收和再利用。
罗沙司他是首个申请上市的HIF-PHI,口服给药使用方便;是生理性EPO,无高血压风险,可降低铁调素,提高铁的吸收和利用,不受炎症影响,降低胆固醇水平。
郁主任总结道:低氧诱导因子(HIF)是一种由低氧诱导产生的细胞转录因子,HIF可调控EPO合成和铁代谢来促进红细胞生成,HIF水平受HIF-PH调控,HIF-PHI参与红细胞生成的多个环节,可增加内源性EPO表达,同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临床研究表明罗沙司他可有效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较多优势,HIF靶点药物在未来贫血治疗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李洪超博士介绍了“罗沙司他治疗中国慢性肾病贫血的成本-效果分析”的研究情况。
李博士从肾性贫血、诊断标准和肾性贫血患病率谈起,通过对肾性贫血风险、贫血对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损害、贫血可增加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成本和肾性贫血治疗方案的分析,谈到治疗肾性贫血的新药罗沙司他的优势,口服制剂无需注射,增加患者依从性、克服炎症抑制作用使炎性患者达标率更佳、减少铁剂使用尤其是静脉补铁减少、起效快等。
李博士阐述了药物经济学研究基本方法和罗沙司他治疗中国慢性肾病贫血的成本-效果分析的模型模拟思路、模型基本假设及NDD患者、DD患者、DD炎性患者的多情境分析。接着介绍了模型参数来源包括临床参数、罗沙司他中国Ⅲ期临床设计、成本参数、CHIRA 成本研究、效用参数和Markov模型分析,并对各模型经济性进行了总结,李博士最后也强调,由于临床结果有限,这只是初步的结果。
李大魁教授补充说: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为我们定价、医保服务,对各方面准入和评估都有很好的作用。很多年轻的药物经济学专家正在成长,大家应该更加关注药物经济学的内容。
会议取得圆满成功。